“国歌响起时,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。不是辛苦,是幸福。”说这句话时,她刚刚以民兵方队队员的身份,走过天安门广场,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。她是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5届毕业生,一个曾经戎装在身、如今再度为国家绽放的襄阳姑娘——翟玉环。
二十四岁的翟玉环,在校园里是勤勉专注的文学生,在军营里是沉稳可靠的话务兵。今年初春,正在家中撰写毕业论文的她,突然接到武汉市江岸区人武部的通知,邀请她参加阅兵选拔。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,她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入选,并远赴外地投入封闭训练。在学校时,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是跨文化沟通者,而这一次,她要用的“语言”是整齐划一的步调与挺直脊梁的敬礼,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昂扬姿态。


六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中,她每天与队友们重复数千次踢腿、摆臂、对正练习,脚掌磨破、膝盖酸痛成为常态。烈日下的军姿定型,汗水顺着帽檐滴落成线,却从未有人退缩。“三十厘米的踢腿高度,纹丝不动的身体控制——那不只是动作,是一种意志。”翟玉环这样形容训练中最难的一关。烈日下,她们就这样与标线为伴,帽檐、指尖、靴尖,每处细节都要精准落在线上。她曾在日记本里悄悄写下:“最后十来天,加油!一定不要留下遗憾!” 那些晒出分界线的皮肤、深夜加练的身影,都成了这段旅程中无声的见证。

与此同时,毕业论文的压力并未消减。训练每晚结束后,她的“第二战场”才刚刚开启。电脑那端,毕业论文导师李莉教授一直在线守候,灵活安排线上沟通甚至视频答辩,只为让这位“特殊”的学生顺利毕业。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她安心向前走。”李老师的话语简单却温暖。
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,翟玉环始终相信:“语言背后是文化,步伐背后是精神。”她曾担任校史馆讲解员,也服务过武汉马拉松,每一次亮相都在传递包容、坚毅与担当。阅兵结束,许多外院学子激动地说:“原来榜样离我们这么近!”

回顾这段旅程,翟玉环说:“我不是一个人在走。”她感恩于每一份支持,也清楚地知道,这场国家盛典之于她,不只是荣耀,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。当她踏着铿锵步伐走过长安街,目光坚毅望向城楼,那一刻,她代表的不只是自己,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选择与担当——以青春奔赴使命,用行动诠释忠诚。